中國生物醫藥“新藍海”變局:CDMO向左,mRNA向右?_全球快訊
2023-06-01 11:32:4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全球醫藥產業格局正面臨劇變,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新形勢下,中國醫藥健康產業既有新機遇,也將面臨巨大競爭挑戰。
目前中國生物藥市場仍處于發展早期,但具有強勁的增長潛力。根據頭豹研究院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從2020年的3870億人民幣增長為2022年的5759.7億人民幣,2020年至2022年的CAGR為20.5%。
【資料圖】
生物醫藥行業被認為是“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特別是自新冠暴發以來,藥品市場需求迅速增加,政府高度重視,企業加大投入,科技取得新突破。病毒檢測、疫苗和藥物開發、防護設備和設施出現了井噴式增長,中國醫藥行業正迎來另一個黃金發展階段。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國生物藥品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655.34億元、實現利潤總額808.86億元。
2022年,全國醫藥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較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0.8個百分點。生物藥的生產難度相對較高,為加快生產,近年來一些生物藥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國際方面,生物藥企業普遍傾向于自建產能。國內生物藥產業也正處于爆發階段,小型生物藥企業數量迅速增加,生物藥上市速度持續加快,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快速增長。
CDMO產能過剩賽道愈發擁擠
需要指出的是,從生物藥醫藥行業的市場規模來看,產能需求似乎在持續增長,相對的CDMO市場需求也將逐步擴大,行業玩家持續加碼,自建增產、并購擴張,行業企業扎堆布局大分子生物藥CDMO,產能過剩的行業“暴風雨”或將加速降臨,中國生物藥CDMO的急劇增長,未來是否可能爆發產能過剩,行業對此不無擔憂。
近日,在首屆廣州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大會上,龍沙(Lonza)中國區總經理盤虹向21世紀經濟報道等媒體表示:“CDMO或者Biotech的產能過剩,現在很多公司在賣自己的產能,尋找出路。不管是Biotech,還是CDMO,各個能力和質量體系,還有點參差不齊。產業鏈方面,我們的物料、耗品、儀器設備,九成以上還依賴海外。”
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相對來說起步較晚,除去恒瑞醫藥、百濟神州、復星醫藥、信達生物等頭部企業外,多數的Biotech企業仍停留在管線研發階段,中短期內難以實現產品的大規模全球商業化。因此,在一定期限內,這部分企業或許會有CRO業務或是臨床試劑等業務需求,但難有商業化生產的大規模產能需求,這一情況很可能與急劇擴張的CDMO產能不相匹配。
另一方面,從當前國產生物CDMO布局來看,大部分企業的生產基地仍集中分布在國內。這也意味著主要瞄準的是大中華地區的Biotech企業。但有市場聲音指出,中國的Biotech企業很多都懷揣著像Biopharma轉型的夢想,一些企業甚至在產品獲批還有一定距離時,便早早開始建立自身的商業化生產設施。
因此,即便Biotech實現了產品獲批,但在商業化生產上也未必需要依靠CDMO產能。事實上,一些Biotech企業,利用閑置的產能設施入局生物藥CDMO的案例便是最好的體現。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國內的生物藥CDMO企業就沒有機會。隨著生物藥市場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大,部分Biotech企業開始短期內放棄向Biopharma轉型的夢想,多家跨國藥企開啟輕資產模式,紛紛出售工廠,剝離或精簡產能以聚焦研發,轉向精細化經營道路,將有限的資源專注于管線研發上,購買方多為海內外CDMO公司,這些公司在收購后其CDMO業務實現了遠超以往的高速增長。當Biotech研發創新的熱度開始回歸理性,行業洗牌也將向CDMO進一步傳導。
mRNA疫苗行業市場規模擴大
新冠疫情催生了mRNA疫苗市場的快速增長,也讓市場看到mRNA技術在腫瘤疫苗、細胞治療、蛋白替代、基因編輯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在疫情防控新時代,mRNA新冠疫苗熱度飛速上漲,因mRNA工藝瓶頸引發了嘗試者的擠兌。據Nature預測,在2023年及以后,新冠疫苗的市場需求將逐漸走低。
那么,mRNA的下一個爆發點會在哪里呢?疫苗可以說仍是mRNA賽道上目前最主要的一大研發方向,而在此之外,逐漸成熟的mRNA技術也被應用于其他藥物領域,包括細胞與基因治療、抗體藥物、蛋白替代療法等,mRNA技術正在向各個領域滲透,帶來新的變革。
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表示:“mRNA畢竟是一個新型技術,還是一片藍海,目前為止,只有新冠mRNA疫苗取得了商業化的成功,其他領域的適應癥都尚未獲得突破。這需要業內專家的共同努力。”
5月24日,Moderna在中國上海注冊了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該舉動是Moderna進軍中國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而BioNTech在腫瘤領域共有20個項目并有24個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其中有6個屬于臨床2期試驗。
國外mRNA兩大巨頭在這一領域布局的同時,國內mRNA的技術、產業鏈在幾年打磨歷練之下也逐漸成熟,已經有不少企業在mRNA疫苗的賽道上布局,大多都處于臨床前以及IND獲批后開展1期臨床試驗的階段。如2023年3月,新合生物提交的國內首個mRNA腫瘤新抗原疫苗XH101注射液的新藥臨床試驗(IND)申請已獲CDE受理;5月13日,石藥集團的新冠mRNA疫苗SYS6006在石家莊接種全國首針,這是首個國產新冠mRNA疫苗;2023年3月,立康生命自主研發的“LK101注射液”的IND獲批,用于治療晚期實體瘤,是國內第一個獲批進入臨床的個性化mRNA腫瘤疫苗。
mRNA藥物可分為預防性疫苗、治療性疫苗和治療性藥物3類,在傳染病預防、癌癥治療和蛋白替代等領域空間廣闊。目前處于臨床階段的mRNA治療性疫苗及藥物有望陸續進入市場,預防性疫苗仍為mRNA市場基石。隨著mRNA其他療法的陸續上市,包括過敏免疫治療、再生醫學療法(基因編輯)、醫美等,mRNA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容。PubMed預測,mRNA市場總規模將在2035年達到230億美元。但mRNA藥物也面臨穩定性、免疫原性、體內遞送和跨越多種生物屏障的能力等方面的挑戰。
受政策利好支持、技術和人才紅利、資本加速入局,我國生物醫藥市場增長潛力強勁,增速高于醫藥市場整體情況。生物醫藥產業機遇很大,雖然目前行業還存在著集中度較低、生物藥研發門檻高、藥物成本不斷上升及藥品降價的壓力,但整體來看,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前景依然非常可觀,成長空間巨大。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中國生物醫藥“新藍海”變局:CDMO向左,mRNA向右?_全球快訊
2023-06-01 -
當前頭條:排骨直接焯水,難怪又腥又柴!牢記3步,做出來又香...
2023-06-01 -
焦點滾動:經常鍛煉就能長壽?這些鍛煉方面的誤區,要盡量避免
2023-06-01 -
快報:花露水別買了,教你在家自制,做一次清涼一個夏天,比...
2023-06-01 -
做好這2件事,無懼XBB毒株_簡訊
2023-06-01 -
這個用了多年的退燒針,以后不要再給兒童使用了!
2023-06-01 -
詮釋大五座SUV更優選,新摩卡DHT-PHEV今晚榮耀上市
2023-06-01 -
環球動態:宏川智慧:5月31日融資買入57.13萬元,融資融券余額...
2023-06-01 -
國際專家為2574款食品飲料頒發2023年度國際美味獎
2023-06-01 -
【快播報】英偉達CEO黃仁勛擬本月赴華,會見騰訊、字節跳動等...
2023-06-01 -
極萌Jmoon致力于科技創新,首推高效高品質新產品,引領行業技...
2023-06-01 -
金嶺礦業:5月31日融資買入126.76萬元,融資融券余額1.69億元
2023-06-01 -
今日播報!6月1日金市早評:美債務協議“搖搖欲墜” 金價多頭...
2023-06-01 -
疫情下用阿咖酚散退熱止痛,便宜且效果好,為何醫生卻不推薦...
2023-06-01 -
黃金t+d早盤盤初上漲0.37% 暫報449.95元/克
2023-06-01 -
重磅!家裝供應鏈生態優選聯席會在行動
2023-06-01 -
環球今日報丨為什么缺硒會引起許多疾病,硒對人體有什么作用
2023-06-01 -
比亞迪汽車工業公司被列為經營異常|環球看點
2023-06-01 -
時訊:美債務上限協議料取得進展 國際金價勢不可擋
2023-06-01 -
諾瓦星云MLED高速接口芯片成功量產應用-世界速看
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