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經濟網歡迎您!
        當前位置:首頁>金融動態 > 正文內容

        廣東文化“智造”突圍:聚焦文化裝備關鍵技術,搶抓數字化轉型先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梁施婷 深圳報道

        “你好,我是沁沁!”在文博會11號館,凡拓數創打造的超寫實虛擬人“沁沁”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體驗。


        (資料圖片)

        作為一家專注于博物館數字化的解決方案服務商,凡拓數創在正在舉行的第十九屆深圳文博會上還帶來一款數字“紋章瓷”,通過提取紋章瓷上所蘊含的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元素加以影視級特效,能夠在仿瓷盤上演繹出絢麗的觀感。

        如此高科技的展示和體驗背后,需要3D Mapping投影技術。得益于“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廣東數字文化產業展現出硬功夫、真本領,催生出華為、騰訊、勵豐、凡拓、詠聲、華強方特等文化新業態的行業標桿和獨角獸,推進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飛躍。2022年,廣東有規模以上文化制造企業4267家,營業收入1.04萬億元,均占全國1/5,居全國首位。

        廣東文化產業何以在智造領域脫穎而出?在受訪企業和專家看來,廣東制造業基礎好,數字化能力強,推動文化產品和文化裝備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優勢突出。尤其是,廣東當下正大力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文化產業,提出打造“粵港澳世界級數字文化中心”。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精神文明建設研究所所長夏輝認為,中國實體經濟因有效供給不足導致的“供給缺口”與“需求外溢”,其問題根源是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難以提供充分滿足消費升級所需的產品與服務。廣東通過推動“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助力文化“智造”向上突圍,有效解決了實體經濟結構性供需失衡的問題。

        升級數字文化裝備制造

        依托強大的制造能力,廣東省文化專有設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其中,智能化數字化采集、影視虛擬制作及預演、新型影院系統、數字多媒體娛樂設備等領域領先全國,游戲游藝設備生產占全國4/5,智能家電、無人機工業設計能力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聚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廣東文化“智造”突圍的重點方向。

        例如,廣東超高清視頻產業全國領先,在4K/8K超高清視頻突破了多項核心技術。數據顯示,廣東有4K節目量2.8萬小時,居全國首位。廣東的超高清產業已經成長起一條初步形成覆蓋視頻采集、視頻制作、網絡傳輸、終端呈現、行業應用的全產業鏈。

        在前端攝像領域,卓曜科技自主研發的國產8K訊道機系統,是目前全球最輕量化、最小型化的8K訊道攝像機系統,成功伴隨神舟十三號航天員進入太空,進行國內首次8K超高清空間站電影的拍攝。

        在終端呈現方面,TCL華星t7和t9、樂金顯示8.5代線、超視堺10.5代線、惠州TCL模組整機一體化等一批重大項目陸續量產達產。2022年廣東超高清視頻產業營收6063.5億元,約占全國的1/5,產業規模繼續領跑全國,加速邁向萬億級。

        接下來,數字化升級成為推動文化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數據驅動、人機協同、共創分享等為特征的數字文化裝備制造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從而推動數字文化產業深入發展。

        《深圳市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調研報告(2018—2020)》顯示,深圳數字文化產業及相關的世界500強企業、國有相關企業、上市的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企業群格局已經形成。

        大疆創新、中手游、點石數碼、A8、光峰科技等一批企業成為深圳數字文化產業專業發展、精品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大疆創新利用不斷迭代的無人機航測技術,提供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低門檻航測解決方案,將真實世界的寶貴遺產轉化為數字資產。

        近年來,廣州以“制造業立市”,通過數字賦能、創意驅動,推動傳統文化制造業向專業化、智能化延伸。

        2022年8月,廣州市發布《廣州市關于推進數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當中明確提出要加快VR/AR/XR(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擴展現實)、游戲交互引擎、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在文化旅游領域應用,培育一批數字文化裝備重點企業。

        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飛躍

        數據顯示,廣東2022年規模以上文化制造企業有4267家,營業收入達到1.04萬億元,均占全國五分之一,居全國首位。

        廣東正實現文化制造向“文化智造”飛躍。根據《廣東省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的目標,廣東將實施文化新業態新產業做強做優工程,培育壯大4K/8K、動漫等文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研發綠色印刷、數字印刷、新型影院系統、數字多媒體娛樂設備、智能家庭娛樂、流動演出系統、沉浸式體驗平臺等高端數字文化裝備。

        無論是線上數字文化內容還是線下文化產品,技術的變革滿足了多元化的消費訴求,文化產品形態持續更迭,催生了更多的文化消費場景。

        今年3月,騰訊研究院發布《2022文化科技十大前沿應用趨勢》報告,從“虛實共生”“多維視聽”“商業創新”“跨界應用”四個層面出發,提煉出2022年文化科技應用的十大前沿趨勢。

        文化生產的虛實共生將創造新生產力,提高創作效率、減少創新風險。2022年,AIGC進一步激活大眾化的內容生產與交互,數字孿生技術助力文化創意更精準地落地,虛擬制作技術引發節目制作技術體系升級,文化生產進一步趨向虛實交融形態。

        “我們考慮到,很多景區中固定不變的特色建筑可以有‘千人千面’的理解和再創作,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數字孿生+文旅’做到‘故事×N’的效果,用同樣的風景,講不同的故事。”廣州勵豐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副總裁李曲柳表示,希望通過虛擬現實等集成創新,打造一批精品文旅業態新矩陣,用數字科技推動廣東優質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消費也從“多媒視聽”全面走向“多維視聽”,不斷提升真實感、沉浸感、智能感。2022年,AI數字人的智能服務成為數實融合的“連接器”,實時3D數字建模技術讓文化遺產得到“數字永生”,“超高清視頻技術+社交推薦技術”重塑云演藝形態,文化消費的空間更加豐富多維。

        例如,故宮和騰訊聯合主辦的“紋”以載道——故宮騰訊沉浸式數字體驗展,向大眾展示了“故宮最大裸眼3D文物”,讓文物實現22倍高清放大,使用戶體驗到實物展也難以感受的豐富細節,同時打破物理空間限制,將故宮文物展覽“搬運”到距離故宮博物院兩千余公里外的廣東深圳,實現了“文化+科技”的創新融合發展,以數字技術助力文化遺產煥發新的活力。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詹雙暉表示,廣東要抓住新一波科技革命帶來的文化產業發展的轉軌并道機會,在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IP化、個性化等方面搶占先機。

        詹雙暉建議,廣東應聚焦重點的領域和產業,例如動漫、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網絡視聽、電子競技、云服務、數字文化裝備、“數字文化+”等,培育一批文化科技融合創新型、復合型的跨界人才,培育文化“獨角獸”或準“獨角獸”企業,在打造全國乃至世界領先的數字文化新業態集群上下功夫。

        “文化+科技”正成為全省文化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我們的特種電影和設備已經輸出到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配套出口20余部影片。我們正在進行與法國、卡塔爾、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的主題樂園項目洽談合作,將中國文化進一步推向世界。”包括華強方特集團在內,廣東一批在動漫游戲、創意設計、文化設備制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點出口企業和品牌正加快走出去步伐。

        關鍵詞:

        標簽閱讀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成色在线影院|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亚洲第一页综合图片自拍|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亚洲无砖砖区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幕一级二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国产99在线|亚洲| 亚洲AV日韩AV无码污污网站| 亚洲毛片av日韩av无码|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