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看點!對當前行情的判斷及我近期的投資思考
2022-11-20 15:52:24 |來源:雪球
一
先說媒體上沸沸揚揚的債基“大跌”新聞。
(資料圖片)
債券基金最近跌幅較大不假,而且是今年以來最大一段下跌,但“大跌”言過其實。
債券基金下跌最為厲害的時段為10月31日至11月16日,我用Choice拉了下數據,這13個交易日中,全部3323只純債基金平均跌幅0.54%,跌幅中位數0.57%;同期中長債基平均跌幅0.60%,跌幅中位數0.70%;短債債基平均跌幅和中位數都是0.31%。
分享一組從2013年以來純債基金指數(990016通達信宏觀指標)每年的最大回撤數據:
3.14、1.39、1.05、2.81、0.54、0.44、0.32、2.04、0.27、0.79。
0.79是今年截至11月18日的最大回撤,這個數據在近十年中排名第六,連近十年的平均數都還沒達到。
這個整體跌幅其實并不大,但為什么人們的感受會比較強烈呢?
首先是心理預期,純債基金的個人投資者普遍風險偏好不高,對債基的波動缺乏應有的心理準備。其實純債基金中波動最小的短債也會有虧損的年份,比如2011年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就下跌了3.25%,想獲得比貨幣基金稍高的回報,就得準備面對短時的波動和虧損。
其次,此次跌幅最大的幾只產品下跌超過了4%,加上媒體的渲染,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因為這么大的跌幅很可能是持有的信用債暴雷了,因為10月31日至11月16日我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僅上升了20個基點(0.2個百分點),久期長達十年的債券理論回撤也只可能有2%左右,久期解釋不了這么高的跌幅。
但這段時間跌幅超過4%的純債基金僅6只,如果AC份額合并其實只有3只,在全部3000多只純債基金中差不多是千里挑一,完全沒有代表性。
債券基金會不會就此進入熊市呢?
我認為不大可能。
我們來看此次債券下跌的主要原因。
表面的現象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自2022年10月31日的低點2.65一路上升到了11月16日的高點2.848,13個交易日幾乎是單邊上漲了20個基點。
這里的直接原因肯定是債券的賣出力量大于買入力量導致的。
債券價格跌了,票面利率不變,收益率(資金價格)自然也就漲上去了。
這個時間段對應著什么較為重大的事件呢?就是防疫20條。
我認為防疫20條讓人們對經濟復蘇預期增強,從而導致風險偏好增加,要么之前不敢要的貸款大家爭著要了,要么賣債買股,這直接推升了市場上的資金價格(利率),當然也導致了債券價格的下跌。
當然市場的短期價格漲跌一定也有情緒的成份,大家看到債券價格跌了,出于避險需求賣出債券資產,從而也加劇了債券市場的短期跌勢。
這種下跌會不會形成一個較長期的趨勢呢?
如果要形成長期下跌趨勢,前提是現在的利率水平(資金價格)到底了,之后利率一路上升。
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因為目前的經濟狀況不支持利率水平持續(xù)走高,經濟復蘇還得靠一定程度的貨幣寬松加持。
有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只有緊貨幣+寬信用的環(huán)境,才會“造就”趨勢性的債券熊市。
雖然10月份社融數據實際上還看不到寬信用出現,但復蘇預期一定會導致寬信用的出現。
但是,當前或短期內可能出現緊貨幣嗎?答案是不可能,當前的經濟環(huán)境不支持。
這不,17日,人民銀行就發(fā)布消息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當天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32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由于當天有90億元7天期逆回購到期,央行單日實現凈投放1230億元。
所以未來寬貨幣+寬信用持續(xù)一段時間的可能性最大,債券不可能就此進入熊市,大概率會是一種震蕩行情。
今年這種股市行情,我是不會重點去關注債券基金的,因為更應該配置權益資產,事實上我基本上也把可以動用的閑錢都配置在權益資產上了。
但今年股市的大跌,也讓偏樂觀的我去考慮配置債券基金的事,但不是現在,未來在股市一片祥和樂觀的時候,我一定會把四到五成的權益資產轉換到債券基金上面。
二
再把重點轉到股市。
前面提到,防疫20條增加了人們的復蘇預期,事實上也是10月底股市觸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也看到,近兩周股市走得比較猶豫,但周成交額依然保持在4萬億元以上的水平。
周成交額4萬億元以上是什么水平呢?上次觸底反彈的5月份至6月初,周成交額幾乎都是4萬億元以下,只有到了此后才逐步放大到4-5萬億元水平。
所以現在的成交額至少表明,市場信心確實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不利的局面是,各地散發(fā)疫情又可能拖慢經濟復蘇腳步。
所以現在進入了寬信用和經濟復蘇的驗證期,這也是股市走得猶豫的主要原因。
疫情防控形勢完全明朗化還需要時間,所以除非有突發(fā)的重大利好,未來的兩三個月股市維持震蕩的可能性較大,而且不能完全排除繼續(xù)尋底的可能。
但經濟復蘇和寬信用一定會到來,只是或遲或早的事。
一旦形勢明朗,股市漲起來可能會很快,甚至比五六月份都來得還快。
中概互聯(lián)和恒生互聯(lián)11月1日以來不到三周時間里漲幅都超過了30%,恒生指數漲幅超過20%,跌得越狠,彈起來就越猛。
這確實也挺鼓舞人心的。
一旦寬貨幣+寬信用周期來臨,經濟復蘇形勢得以穩(wěn)固,加上2022年經濟基數較低,2023年GDP增長數據很有可能會超預期。
一輪新的上漲(牛市)可能就會就此展開……
這樣的局面,想想都挺美的……
人總要有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美好愿景,樂觀和希望也才能讓人去努力,并享受這個努力的過程。
我雖然做這樣的展望,但即便2023年股市再震蕩一年我應該也不會失落。
說到底,經過自己努力能改變的東西就盡量按自己的想法努力去改變,自己努力也改變不了的東西,只能坦然接受。
我在9月30日因為股市連跌幾天將10月份的增量資金提前買掉了。
進入11月份股市反彈我又選擇將11月份增量資金暫時留著。
碰到大跌或連跌,我又把之前留著的現金換成權益基金。
從純粹獲取收益的角度,好像意義不太大。但從堅持投資、獲得更好心理感受的角度,我覺得挺有意義。
上漲賺收益,下跌賺籌碼。這個問題想透了,其實長期投資可以做到在漲漲跌跌中完全沒有心理負擔。
三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好看到了一條推送公告,持倉中的基金經理袁芳離任。
其實袁芳離職的傳聞應該超過一年了吧?我自己是有心理準備的,當時聽到這樣的傳聞也并沒有當回事,因為我是“攤大餅”式的配置,袁芳的基金在我全部基金投資中大約10個左右百分點。加上工銀并不缺人才,換個人也許并不是什么壞事。
如今塵埃落定,工銀圓興由鄢耀接任,工銀文體產業(yè)由修世宇接手。
接手圓興的基金經理鄢耀實力不弱,因此我持倉的工銀圓興暫時不動,繼續(xù)持有。
有點意外的是,袁芳的代表作工銀文體產業(yè)由修世宇接手,這個修世宇之前管理基金的時間不長、沒有連續(xù)性,而且業(yè)績統(tǒng)計終點要么在2018年、要么在目前,當然回報都是負值。
總之修世宇好像沒有出彩的、拿得出手的資歷。唯一可以說道的就是,修世宇目前擔任工銀研究部總監(jiān)。
本來研究員轉崗基金經理是正常的,而且也有研究員轉崗基金經理后跑出黑馬的,比如劉暢暢。修世宇有這個實力嗎?不得而知。
工銀為什么讓他接手袁芳的代表作呢?似乎杜洋或鄢耀更合適啊。
想不明白。我持有工銀文體產業(yè)也就是5%的倉位,暫時不動吧,繼續(xù)觀察一下。
之前華安基金崔瑩離任,我手上的基金華安逆向策略和華安滬港深外延增長混合都沒動。
易方達林森離任后,我持有的易方達安心回饋也沒動。
從這幾只基金后續(xù)表現來看,結果好像也不差。
由于薪酬等限制,明星公募基金經理離任之后可能會是常態(tài)。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三五年。
其實頂著明星基金經理光環(huán),能夠持續(xù)創(chuàng)造佳績的幾乎沒有。
相反,追著明星光環(huán)買基金,收獲“一地雞毛”的比比皆是。
沒有期待,也就沒有失落。
拉長時間看,名校畢業(yè),有進取心,心理素質過硬的基金經理,最后的回報可能都差不多。
所以我應對基金經理離任的辦法:
一是攤大餅,讓每一位持倉的基金經理都無足輕重。
二是盡量買大公司的基金,因為大公司人才儲備充足,明星離任正好給有想法有能力的人騰地呢。
本文所有觀點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構成投資建議,只是我自己思考和實踐的一個真實記錄,據此入市投資,風險自擔。
#雪球星計劃公募達人#@雪球創(chuàng)作者中心@雪球創(chuàng)作者中心@ETF星推官@雪球基金
本文由懶人養(yǎng)基 首發(fā),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歡迎朋友們轉發(fā)朋友圈。
更多往期精華文章請點擊:
【懶人養(yǎng)基雪球專欄文章目錄】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環(huán)球看點!對當前行情的判斷及我近期的投資思考
2022-11-20 -
今日播報!超千萬人投票后 馬斯克稱將解封特朗普推特賬號
2022-11-20 -
突發(fā)!核電站遭大規(guī)模炮擊!俄方:烏軍6枚火箭彈擊中反應堆冷...
2022-11-20 -
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將研究出臺支持工業(yè)互聯(lián)網規(guī)模發(fā)展的新舉措
2022-11-20 -
AIGC新概念,橫空出世
2022-11-20 -
環(huán)球速看:[共創(chuàng)草坪]發(fā)布墨西哥投產計劃,單季度收入同比提...
2022-11-20 -
環(huán)球播報:[生益電子]公司息更新報告2022Q2盈利水平同比提升,...
2022-11-20 -
環(huán)球今亮點![咸亨國際]Q3業(yè)績高增,股權激勵彰顯發(fā)展心
2022-11-20 -
熱門:浙商證券給予諾禾致源增持評級
2022-11-20 -
IMF:財政政策如何能夠助力中東和中亞地區(qū)減排
2022-11-20 -
熱點在線丨中簡科技未來突破300億市值的底層邏輯
2022-11-20 -
焦點短訊!下周“雙魔咒”是否應驗(11月20日)
2022-11-20 -
2022年世界杯今晚開幕,A股上市公司正廣泛參與,哪些相關方向...
2022-11-20 -
320家機構集中調研,這家藥企透露重要息!
2022-11-20 -
百事通![石頭科技]2022年三季報點評外銷短期承壓,內銷表現亮眼
2022-11-20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例、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35例
2022-11-20 -
世界通訊!世界杯魔咒要失靈?全球股市近一個月普漲,“打臉...
2022-11-20 -
世界熱議:[鋒尚文化]鋒尚文化三季報點評Q3業(yè)績仍受疫情壓制,...
2022-11-20 -
[長川科技]業(yè)務結構短期調整,利潤率有所降低,全年增長預期不減
2022-11-20 -
原來,美團還是一個物流巨頭
202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