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又現“丐中丐”!募資額僅為上輪融資1/10,更有公司86%募資付了發行費!神奇操作為哪般?
2023-04-13 22:43:38 |來源:創業資本匯
港股市場上再現“丐版”IPO。
4月13日,號稱中國最大的云端HCM解決方案提供商北森控股正式登陸港股。公開資料顯示,北森控股此次全球發售股份數目僅為804.4萬股,占總股本比例僅為1.12%,發行市值213億港元。這不禁引發市場的關注和質疑:800萬股的流通量如何支撐起超200億的市值?
去年以來,像北森控股這種在港股縮量發行的企業不在少數。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一季度,共有18家公司在港股上市,剔除一家以介紹方式上市的,發行的新股占總股本比例低于10%的占比約為24%,市場將這種縮量發行行為稱為“丐版”IPO。
(資料圖)
“丐版”IPO現象為何頻繁出現?不以大額融資為目的上市行為背后有何意圖,又有何隱患?隨著港股18C開閘,未來市場上是否會出現越來越多“丐版”IPO企業?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多方采訪一探究竟。
“丐版”IPO企業密集扎堆港股
4月13日,北森控股正式于港交所掛牌交易,盤中股價一度暴跌36%,截至收盤,報26.1港元/股,跌幅12.12%。
按照招股價29.7港元計算,北森控股上市總市值達到213億港元,集資額卻僅為2.4億港元,全球發售股份數目僅為804.4萬股,占總股本的1.12%,因發行比例極低被一些市場人士稱之為“丐中丐”。
由于極低的發行比例,公司前25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99.8%,如此高度集中的持股比例也極易引起股價的暴漲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若剔除上市中介費、承銷保薦等發行費用,北森控股上市募資凈額僅為1.56億港元。但招股書顯示,北森控股最后一輪F輪融資額為2.6億美元(約20億港元),此時公司估值為18.6億美元(約144億港元),再往前追溯,E輪融資7268萬美元(約5.6億港元),公司估值為6.1億美元(約48億港元),即使在D輪融資額也有2億元。而此次公開市場募資規模僅僅只是Pre-IPO募資金額的十分之一,實際上就是另一種形式的估值“倒掛”。
(數據來源:招股書,注明:E、F輪融資均為美元融資)
記者梳理北森控股歷次的融資信息發現,11年間,該公司估值上漲273倍,即使是最后一輪進去的投資機構賬面浮盈還有35.6%。但該公司的業績表現卻與一路上漲的估值不相匹配,2019年至2022年間公司凈利潤虧損顯示不斷擴大。
今年以來,像北森控股這樣縮量發行的上市案例不在少數。據記者統計,今年一季度港股一共迎來18家上市公司,剔除1家以介紹方式上市的,剩下17家中有10家公司低于20%的發行比例,占比59%,發行比例低于10%的有4家,占比24%。
其中,另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粉筆,上市時發行的新股數量為2000萬股,這意味著進入流通的新股占總股本比例也僅為0.95%。而粉筆此次IPO的募資額為1.98億港元,剔除高達7810萬港元的發行費用,其募資凈額僅為1.2億港元。
同樣,望城科技控股在港股IPO新股發行數量為1242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9%,募資額8073萬港元,發行費就耗費了6973萬港元,公司到手的募資凈額僅為1100萬港元,發行費用占募資額的86.37%,典型的掙了“面子”虧了“里子”。
股價“不破發”和機構退出之間的折中選擇
據記者了解,A股市場規定,新股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最少在10%以上。港股雖無此項規定,但在首次上市發行25%的新股,仍然是大多公司的選擇。往前幾年,港股也有幾個新股發行占總股本10%以內的案例,但去年以來,縮量發行如此密集出現并不多見,不以大額融資為目的的上市行為背后有何意圖?
仔細梳理這些“丐版”IPO企業,記者發現,這些公司大多數為新經濟企業。創東方管理部總經理關曉杰分析,這些新經濟企業上市之前往往已經獲得較高估值,縮量發行本質上是因為港股市場估值不高,導致IPO發行困難,縮量發行之后則有利于公司維持高估值,避免出現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
香港某基金公司投資經理張遠進一步分析:“若股票發行多了,其中90%要給到國際配售,而錨定投資者拿到股份之后,上市首日是可以馬上賣出的,到時候首日股價表現會比較難看。”張遠表示,把流通盤縮小,以后不管是用合法的綠鞋機制,還是自己做市值管理,都相對容易。而且,等將來市場好轉,企業還可以再融資,港股市場再融資方式也非常豐富。
IPO融資固然重要,但不少上市公司更看重上市后的再融資。記者統計了過去8年香港資本市場融資情況發現,在過去8年間,港股公司上市后再融資金額占該期間資本市場募資總額的59.18%。其中,2015年至2017年,上市后再融資金額遠大于IPO募資額,分別為8477.57億港元、2920億港元、4517億港元,是IPO募資額的3.24倍、1.5倍、3.52倍。
縮量發行,除為了公司股價不至于破發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目的是,為背后的投資機構股東創造退出條件。“很可能是迫于投資機構退出壓力,又或者是有對賭協議,長期不盈利且虧損甚至不斷擴大,估值也純粹是靠機構吹出來的。”某中資機構的分析師向記者表示。
雖然近三年A股市場注冊制逐漸向全市場擴容之下,IPO數量有所增加,但相較于創投機構投資的項目數量來說,每年能上市退出的企業概率仍不算大。據清科數據,即便在2022年創投市場的募投雙降的背景下,披露的募資金額也有約2萬億人民幣,全年投資數量也有超9000起。對于數量龐大的投資企業而言,即便港股、A股擴容、美股復蘇,上市之路依然擁擠且機會難得。
這就不難理解,近期一級市場投資人大呼:“抓住改革紅利,能上盡上”,想方設法做好項目退出,可謂當前每一家投資機構最迫切的訴求?;仡欉^去一年,不少企業選擇遠赴新加坡、瑞士、倫敦等交易所上市,融資額都比較低,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個目的。
VC/PE機構能否順利退出獲益?
隨著港股18C開閘,未盈利的科技企業也可登陸港股,創投機構顯然不會錯過這一大好退出窗口。
“一些不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企業可能會符合港股的條件,港股上市的覆蓋面相對更加寬泛了。”關曉杰表示。多位受訪人士均認為,隨著未盈利的科技公司陸續登陸港股,短期內港股市場上避免不了出現更多這類“丐版”IPO企業。
既然視其為一個重要的退出通道,那么能否順利退出獲益則是關鍵中的關鍵。需要注意的是,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建立在充分博弈之下,倘若新股發行比例較低,股票的交投活躍度將會受到影響,交易價格也會產生偏離。創投機構能否以預期的價格實現退出,仍需要打個問號。
“對投資機構來說,企業的小規模發行產生的低成交量,或許會加大退出的難度和拉長退出戰線。”關曉杰分析。市場人士普遍分析,因為公司的大部分股票還是落在大股東或者機構投資者手里,他們不會在市場上過度地進行炒賣,這對于穩定股價和公司市值有一定幫助。
澳銀資本投管經理區美木其分析,從短期來看,縮量發行可能會導致短期供需失衡的情況,從而引發投資者的理性或非理性的恐慌出貨情緒,導致股價出現大幅波動。但從長期來看,對于那些優秀的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良性引導和管理下,縮量發行并不會對其堅實的商業基礎和長期價值造成影響,而且甚至會讓公司的股價更具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在去年港股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這類“丐版”IPO現象比比皆是。但從去年年底開始,港股市場出現了明顯回暖,整體市場估值有所回升,能否提振市場活躍度、增加這些企業上市后的流動性?
德勤華南區主管合伙人歐振興表示,盡管當前港股的市場估值有所回升,但還遠不達2019年時的高峰期,加上美國加息對香港市場帶來不小影響,所以這或許會讓一些企業繼續選擇縮量發行的方式登陸港股,至于市場的流動性能否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仍需要一段時間。他認為,預計今年下半年,會有不少海外資金重新回流至港股市場,市場流動性值得期待。
創投圈矚目!2023證券時報創投金鷹獎暨創業企業新苗獎評選火熱報名中,活動高大上、陣容超豪華、獎項有新意,頂級VC/PE已集結,更多一線機構在路上…
校對:陶謙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IPO又現“丐中丐”!募資額僅為上輪融資1/10,更有公司86%募...
2023-04-13 -
環球最資訊丨科濟藥業-B(02171)授出339.4萬份購股權及201.26...
2023-04-13 -
實時:濱城區舉辦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集中慶送喜報活動
2023-04-13 -
天天頭條:民銀資本(01141)4月13日斥資12.55萬港元回購9萬股
2023-04-13 -
當前速訊:康圣環球(09960)4月13日斥資12.6萬港元回購6.5萬股
2023-04-13 -
天天最新:OPEC:減產將導致石油供應缺口擴大 Q4將達約200萬桶/日
2023-04-13 -
【世界速看料】鎳業務事故頻發 摩根大通(JPM.US)削減賤金屬業務
2023-04-13 -
火巖控股(01909):國富浩華獲委任為新任核數師
2023-04-13 -
速遞!亞馬遜宣布推出Amazon Bedrock和Amazon Titan模型
2023-04-13 -
環球速看:橫琴音樂節線下活動啟幕,開拓音樂娛樂新生態
2023-04-13 -
世界簡訊:非會員要看3000秒廣告?優酷稱是軟件bug,用戶:花...
2023-04-13 -
每日資訊:鋰價下跌“后遺癥”
2023-04-13 -
中國新城市(01321):完成董事培訓
2023-04-13 -
環球新消息丨滴滴自動駕駛舉辦開放日,2025年量產無人駕駛車...
2023-04-13 -
供應聚活力 數字添動力 中國民生銀行福州分行舉辦“以鏈為...
2023-04-13 -
熱點聚焦:孜然羊肉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竅門_大廚正宗孜然羊肉...
2023-04-13 -
觀速訊丨瑞信:iPhone第二財季需求具有彈性 上調蘋果(AAPL.U...
2023-04-13 -
快消息!新型儲能步入風口期 溫控技術成破局關鍵
2023-04-13 -
首份成績單,箭牌沒有驚喜
2023-04-13 -
前沿資訊!“固收+權益”理財近6月凈值漲幅最高達3.63%!廣銀...
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