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經濟網歡迎您!
        當前位置:首頁>金融動態 > 正文內容

        【焦點熱聞】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李康善:香港力促產學研從“1到N”落地,內地和香港的資金流動渠道有待改善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郭美婷 實習生劉夏菲 香港報道

        作為全球創新要素的重要聚集地和全球創新網絡的關鍵樞紐,香港正在將創新科技打造成為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也在我國的國家創新體系中日漸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首屆香港國際創科展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國際創科展的舉辦,大力推動了香港地區創科氛圍和環境的優化。”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李康善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本次活動為年輕的科研人員和企業提供了很好的合作機會。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當前香港也在發力,促進科研成果“從1到N”的落地。

        在談到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時,李康善表示,目前內地和香港的資金流動渠道還不夠暢通,亟需國家統籌并出臺相關政策,為初創企業跨境業務提供便利。

        加強產學研結合,下一步是“從1到N”

        21世紀:參加此次香港國際創科展,你有哪些體會?會展對于香港創科產業的推動有哪些意義?

        李康善:香港國際創科展的舉辦,大力推動了香港地區創科氛圍和環境的優化。許多單位、企業、年輕的研究員都參加了這次活動,并且相互間開展了合作。這是一個比較珍貴的機會。

        美中不足的是,此次參加活動的國外企業、項目、科研人員相對較少。這其中可能有時間、疫情等影響因素,但我仍希望未來能在香港看到更多國際化的元素。

        21世紀:去年的《施政報告》首次推出100億港元“產學研1+計劃”,準備拿出100億港元來支持大學的研發團隊,把現有大學的一些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目前香港中文大學有沒有一些專案的儲備?有沒有研發團隊參與其中?

        李康善:實際上,我們的科研人員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思考,什么樣的創科項目能夠產生影響力,能夠為大學研究做貢獻,給香港,給大灣區,乃至給國家帶來價值。目前,我們已經有了比較充足的課題儲備。

        同時,我們已經開展了跟企業、投行等機構對接的相關工作,希望能產出既有學術價值又有產業價值的成果。因為科研項目不光需要大學的參與、政府的資金資助,更多還需要企業或者產業的參與,而這一步往往難度較大。

        21世紀:4月1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創新科技和工業局局長孫東在記者見面會上回答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提問,表示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么下半年可能就要正式開展“產學研1+計劃”。你覺得這個計劃對整個科創產業有什么樣的影響?預計會有多大的一個規模?

        李康善:孫東局長介紹過,這個計劃將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于100支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完成他們的項目,平均每個項目有一億港元的資助上限。這個計劃的規模很大。

        與企業配對的合作形式,對大學研發團隊來說也是一個新挑戰。因為大部分大學研發團隊長期習慣于在政府的資金支持下開展研究,與企業合作的資金規模并不算大。

        不過,企業的參與能夠幫助科研團隊真正實現“從1到N”的轉化。過去,大學做基礎研究,在“從0到1”這一步做得很好,但是“從1到N”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產業的參與和支持,能夠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所以,我們也對這個計劃抱有很大期望。我們希望它能取得成功,不光是短期的成功,而且是真的有項目可以借此實現“從0到N”,進而帶動更多項目參與進來。

        21世紀:你剛剛提到,現在香港的大學可能更多的科研成果是“從0到1”,而在“從1到N”這一部分則較少。那在大學研發團隊的科創成果落地上,目前你覺得還存在哪些問題?

        李康善:這可能是整個香港地區的大學集體面臨的問題,涉及了幾個方面。

        一是科研人員的職業發展與產研協作積極性的問題。目前,大學院校內科研人員的職稱評定主要看的是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這也使得科研人員更多地把精力集中于論文的撰寫和發表,而較少關注以產品的產出為主的產業合作。因此,我認為現有的職稱評定制度需要有所調整,在制度上更加契合科研人員的職業發展需要。比如,在考核指標中增加一項“影響力”,即產出藥品、檢測方式、機器人等新產品,對社會各行各業帶來影響。

        二是轉化環節出現的問題,這其中也包括兩點。首先,許多科研人員對專利保護的認識仍不足,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研究成果。目前,大學在這方面的可用資源還比較少。一些科研人員在尋求法律幫助時,也常常為省時省錢而敷衍了事。但如果成果被大范圍抄襲,科研人員也會逐漸喪失繼續研究的興趣。

        其次,大學提倡“知識公開共享”,而忽略了科研成果的保密性。即使只是在校內活動公開交流過的成果,也可能給專利審批環節帶來不良的影響。

        因此,在大學校園里,我們既要強化科研人員對專利重要性的認識,又要加強專利保密和保護,這樣我們的產業合作才會更加順利。

        發揮香港“橋梁”作用,推動灣區合作

        21世紀:你覺得在推動內地創科發展的過程中,香港可以扮演怎么樣的一個角色?

        李康善:香港在融資方面有一定優勢。香港很早就開始了和其他國家、地區的金融往來,至今仍在世界金融領域占據著較重要的位置,能夠幫助內地企業引進國際融資。

        此外,香港在幫助內地公司走出國門的同時,也吸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公司進入中國,且不局限于香港,而是進入大灣區,再深入內地的其他城市。

        總的來說,香港的定位是一座重要的橋梁,把內地的東西拿出去,也把國外的東西拿進來。

        21世紀:如果說具體到大灣區的話,你認為香港可以跟灣區內的城市在哪些領域展開合作?

        李康善:我覺得很多領域都可以合作,但真正重要的是合作方式。

        有些人認為,香港和內地的合作模式,就是在香港研究,然后回到內地進行生產。但我認為這并非最好的方案。生產環節固然可以創造很多工作崗位,但一個產品的產值還是更多體現在研發環節。實際上,現在深圳等大灣區城市在電子、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科研能力和人才建設已絲毫不遜色于香港。這些城市與香港合作研發時,香港的優勢在于引進國外專業人才,共同投入研發。此外,在醫療領域,香港建立了良好的醫療體系,可以和深圳、廣州等城市的科研團隊一起,在藥品、醫療器械、醫療方案等方面尋求突破。

        21世紀:聚焦到人才流動和資本流動方面,你覺得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還有怎樣的合作空間?

        李康善:首先從人才方面來看。現在包括香港在內的各個城市都在搶人才。我希望人才的流動是雙向的,內地的人才可以進入香港,香港的人才也要前往內地。

        學校也鼓勵學生通過短期學習交流、實習等方式,更多地體驗和熟悉內地的環境。香港中文大學有一個在學在職計劃(Coop),鼓勵本科生花8個月的時間,全職在企業實習。這個項目已經開展兩年。到第三年,我們希望可以把這些學生帶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灣區內地城市的企業里工作,讓他們更多地了解內地的工作場景和人才需求。

        另外,我們還有一個“2+2”的項目,學生分別花2年時間在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校區和深圳校區進行學習。這個項目也非常受歡迎,目前在香港校區的報錄比達到了10:1,在深圳校區的競爭可能更激烈。

        從資金方面來看,目前內地和香港的資金流動渠道還不夠暢通。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跨境開設分公司面臨著資金不暢和人力資源成本較大等問題。因此,內地與香港之間資金流通渠道的暢通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這需要國家的統籌,以及香港和內地各地政府的合作。希望政府能夠盡快出臺相關政策,為這些初創企業提供便利。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 亚洲最大免费视频网|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熟妇成人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影院| 亚洲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va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亚洲伦理中文字幕|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品善|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怡红院亚洲红怡院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动态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色欲色欲天天天www亚洲伊| 日韩亚洲国产二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亚洲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