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經濟網歡迎您!
        當前位置:首頁>金融動態 > 正文內容

        “村播”女創客:我要超越既定生活-當前快看

        作者|曾 昕


        (資料圖)

        來源|邊碼故事

        ID|tech-kk


        目前,中國有大約2億5千萬具有勞動力的女性生活在鄉村,承擔著農業生產和家庭照料的工作。受教育程度低、收入少、就業資源匱乏,構成了她們個人發展的的主要問題。電商直播作為技術與市場發展衍生出的新職業,為靈活就業提供了技術條件。

        自2019年起,電商行業逐漸飽和;對大部分底層創客而言,上升空間極小,盈利困難。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量尾部主播長期堅守。我們發現,主播行業給縣鄉婦女提供就業與發展空間的同時,仍深受資本裹挾和傳統理念的禁錮;但同時具有很高的情感能量和超越經濟利益的成就感,體現出女性在新媒體環境下超越既定生活模式、基于業緣進行自我賦能的一種可能。

        進入田野

        初中時候,一堂作文課,有同學抱怨“沒可寫的。” 老師說,每個人都有故事,如果每家擺個攝像機,誰家都是故事。這句話陪伴我走過了20年,從實習記者到學術田野。當年的老師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二十年后,直播的開啟,真的讓鏡頭和故事一起走進了千家萬戶。讓我們從鏡頭內外,窺見人間百態。

        來到S村的時候,我們是冒然的,也是茫然的。

        那是2019年秋天,直播帶貨在剛剛興起數月時間。在與河南高校的一次交流中,偶然聽一位老師說起,焦作一貧困村S村很多婦女在做村播,讓很多沒工作過的婦女有了收入,整個人狀態都不一樣了——這是我們僅有的“線索”。用“碰運氣”的心態,走進了村莊。

        這是一個典型的北方農村,寧靜而不設防。路口就是村小,趕上學校活動正在門口拍合影,大概三十來個孩子——這就是全校同學。往村里走,很多家都敞開著門。我們敲門徑直走入,一些人在打麻將,見我們進來,淡淡看一眼,繼續低頭搓麻。

        圖:S村村小全校同學合影

        我和同事帶著兩位學生,但凡在路上遇到的面善的人,都迎上去問一句,您知道村里誰在網上做主播嗎?有人一副不屑的面孔:“搞不清她們瞎搞什么。” 也有人不咸不淡地說,某某有參加過培訓。終于碰到一個熱心人,說那老陳家媳婦做得可起勁呢。——“某某媳婦”、“某某媽媽”,是這個地方對已婚女性常用的稱呼。

        我們就這樣被帶到了陳哥媳婦——黎姐的家。

        自我價值的發現

        到達的時候,是上午十一點半,黎姐完成三個半小時的帶貨,剛剛下播。她妝容略濃,氣色很好。

        “喜歡這一行,真喜歡。每天一睜開眼就想好好干。”當時黎姐四十六歲,當主播不到半年,主要帶貨當地小米。在此之前,她從來沒有工作過。因為只上過初中,她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一直在村里務農,二十出頭就結了婚,二十年 “幾乎都不怎么出門的。”

        在這個地方,黎姐這樣的女子有很多。“我們成天就是鍋碗瓢盆。閑了打打麻將,看看電視。……有時候也苦悶,但又能怎么樣呢?學歷低,也干不了什么,什么夢想呀,工作呀,都很遙遠。”

        2019年夏天,返鄉創業的彭哥在村里開辦了直播培訓,沒有門檻,不要學費。她上了一周課,把拍攝剪輯都學會了。“以前覺得自己學歷低,自卑。但參加了培訓,我學得比好多高學歷的還快,一開播漲粉就很多,彭哥就讓我當了培訓的老師,突然找到一種從未有過的自信。”

        最重要的是,直播讓她發現,人生還有更多的可能。“ 我們這兒的人一般結婚就馬上要孩子,孩子長大了再想別的,但是那個時候自己年齡也大了,干啥也不行了。”

        圖:S村住戶家庭改造的直播間

        梅姐、云姐是黎姐的鄰居,在黎姐帶動下開始嘗試直播。她們都是曾經習慣于長期默默為家庭付出的女性,突然在網絡中找到了價值感。“每天打理家里,老公從來沒表揚我啥。可是在直播間,那么多人夸我,說我漂亮,聲音好,講得好,又有耐心……才覺得自己有這么多優點。”

        這種自豪感也會帶來生活的改變。打開鏡頭,“就像登臺演出”。之前,因為很少社交,生活在田間地頭,很多女性很少打扮,好幾年沒買過新衣服,“新的都是買給孩子。”但直播之后,她開始學習化妝,給自己添置衣物和化妝品。“就算不上播也愿意穿體面點。” 村里好幾位婦女,以前每天睡醒就去打麻將,現在一大早就梳妝打扮好等著上播。

        彷徨與自我懷疑

        參與直播創業并不是單向助長自信的,無論線上線下,熟人還是陌生人,都可能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帶來情緒上的沖擊。

        小瓷兒是遼寧一個賣瓷器的主播,33歲。性格爽快。說是老板娘,其實就是夫妻店,主要是她進貨賣貨,丈夫打下手(運輸、打包之類)。認識我們的時候入行三年,上播的時候從不開美顏。“鏡頭都是對著瓷器照,開了美顏東西就有色差。看杯子就行,看的又不是我。”

        忙的時候,小瓷兒和丈夫輪流“出鏡”上播,一人播的時候另一個負責記錄購買信息和處理后臺業務。

        小瓷兒只介紹貨,不聊天。但依然會被直播評論區進行“人身攻擊”。“我從不閑聊,可耐不住評論區閑話,說我老公長得帥,我胖;說他怎么看上我的,還有人說我對他太厲害,……其實忙里忙外都是我一個……這時候要是再砍價,挑刺兒,我肯定會氣不打一出來。直播間最討嫌的就是黑粉兒,就蹲那兒專挑你情緒不好的時候,說你壞話,說我家東西都是假的,質量不好,老板娘又暴躁……我一發脾氣真爆了粗口,直播就得停 ,就嘩嘩掉粉……”遇到這樣的人,小瓷兒會直接拉黑。“但不是拉黑就解氣,自己心里還是憋得慌。”

        女性長期以來承受著比男性更多來自外界對于身體和容貌的凝視。據新聞調查參訪,只有11%的男性認為他人對自己的外貌身材有所評價,而九成女性從青春期其開始,就難免陷入“你太胖太瘦”、皮膚黑、痘多”等等評價。也會不自覺地認同甚至內化這些聲音——接過別人手中的鞭子,鞭笞自己。直播鏡頭把之前熟人社會的評論一下擴散開來,而陌生與匿名讓評論更加肆無忌憚。

        這樣的苛責其實并不盡然來自異性,更多甚至發生在同性、甚至親密的同性友人之間。

        訪談中,很多主播提及了很多有關外貌的煩惱。旁人眼里,美顏濾鏡多與臭美、自戀、虛假相連。“人家說,上個網,自家兒子都不認得你。”他人的尖刻評價,讓主播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相貌。“說實話,關了美顏,也是知道自己確實不好看,皮膚黑,胖。”但心中依然有很多委屈:“化妝開美顏,就是想帶貨,不是賣風騷,為什么要說這么難聽。”

        在鄉土社會傳統型的家庭中,女性通常被認為“帶好孩子、做好家事”。而每天一起來就開播,則可能被認為 “不務正業”。在鄉村里,有一些老人,認為直播是“拋頭露面”,掙不了幾個錢還要出風頭。和黎姐同鄉的小冰直言:“鄉里鄉親,人言可畏——鄰居們議論,說誰家里娶了個特別張揚的女人,說她將來兒子長大了都找不到媳婦。”

        熟人親疏態度的變化,比網絡中的陌生人帶來更多的傷害。她們最初在直播中建立的快樂,在現實中被打破——建立自信之后,又被卷進自卑、自我審視的漩渦。而尖刻評價之外,親友關系的微妙變化也影響著主播的心理感受。“平時在一起還很聊的來的朋友,來我直播間,說話都不說一句就走了。點個小心心都不愿意。這么容易的事,都做不到。我才覺得,原來我倆沒那么親。”

        “自我商品化”的調試

        比起剛剛嘗試直播的時候糾結于線上/線下的形象反差,具有一定從業經驗后,她們更多把“自我形象”視為帶貨的一部分。擺平心態,自覺弱化和現實中的自我認知的關聯。

        和黎姐同村的梅姐表示:“想開了,什么漂不漂亮的,反正就是為了賣貨,怎么賣得好怎么來。有時候,在地里給人展示(農產品),人就不能太漂亮。人太漂亮,反而顯得東西不原生態,別人還不相信是自家地里種的。”

        一些主播,在不斷觀察中不斷調整“人設”,也會配合傳統價值來贏得關注和認可。清清39歲,在佳木斯做各種邊境農產品帶貨。她告訴我們,有時候,“獨立”人設特別吸粉。一說自己努力賺錢養娃,能收獲很多贊。但后來,清清發現,點不點贊,賣貨量差別不大。反而,賢妻良母型的形象更適合賣農產品。比如一邊帶貨,一邊教大家怎么換著花樣做給老公孩子吃,這樣賣得更好。清清覺得,反正顧客是要買東西,“主播真實生活是什么樣的人不重要。——反正一上播,主播形象就是商品的一部分。”

        圖:S村,黎姐家倉庫+直播間

        但是,“自我商品化”的心態就是終極解決方案嗎?

        “有些事,不是放下情緒就完了。”——說這話的“寶石綠”,是南陽一名玉石帶貨主播,給“玉石世家”打工。20歲,有一雙白凈纖細的手。她和其他幾位主播輪流上播,收入來自每件貨品5% 左右的介紹費。寶石綠認為,自己不是陪聊主播,只是賣貨,不會有騷擾等煩惱。但有一位大哥,總是問她怎么不找男朋友,說各種很曖昧的話,她先是裝沒看見不予回應。每到她上線的時間這位大哥都會來,在屏幕上打字說捧場支持她,送了很多燈牌。

        “我播的時候,我介紹的東西他就使勁買,買了好多。我不回應他那些曖昧的話,他就說,你怎么對我這么狠心,什么的。開始我可以不理他,然后他總這么油膩,一看到他在直播間我就覺得惡心。我又不是老板,他是大客戶,又確實很支持我,我不能把他拉黑,就只能忍著,有時候回他幾句。然后他越來越過分,說我要是不給他愛,就把買的東西都退了。我們這種直播,如果客戶退貨,(主播)要扣好多分的。看我沒理他,他真的就把之前買的東西都退了,我那個月虧了好多。……遇到這種事,真的不是說我心態好,我不生氣就能過去的,他會實實在在影響你的業績和收入。”

        面對顧客利用平臺規則的刁難,公司老板和一起直播的姐妹卻會說她:“是你太敏感了,人家就是買個東西,多說幾句你何必認真”, “別這么開不起玩笑,吃虧的還是自己”。寶石綠坦言:“雖然別人都覺得,他只是線上說說,又不能真怎么樣——可是我心里的惡心是真的,那幾天,一看這個人上線我直播間就渾身不舒服。”

        當主播試圖把形象與話術商品化,其實在一些顧客眼中,她們的尊嚴也是商品的一部分。

        無從擺脫的性別偏見

        在直播行業——也許更有許多其他行業——永遠存在無法解釋的性別偏見。

        在云南調研期間,一位司機聽說我們是來做直播調研的,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你們認識直播公司?可以介紹我女兒去嗎?” 師傅作為“門外人”對直播的想象有種天真的樂觀:“我覺得這行當適合姑娘做,坐在屋里,不用風里雨里的,能說會道就能賺錢。”

        調研地點在勐海茶廠。一路上的廠房基本都貼著“招聘主播”的廣告。當我們來到聯系好的地方,問及老板,一般招聘的有什么條件呢?

        圖:云南勐海茶廠直播間

        老板說,能吃苦最重要。形象,聲音,學歷這些都沒關系。然后說,要男的。

        “女的都不能吃苦嗎?”

        老板說,入行以來,只有一個女主播比男人賣得好。“一個單親寶媽,需要錢啊,拼了命地播。一上播就是八個小時,中間可以不吃不喝。”他指了指頭上:“看見沒?這季節,這每天下午都暴雨,天花板是鐵皮的,噼里啪啦亂響,什么都聽不見,都是夜里播,女的要不是被逼的一般都熬不住。”

        “主要是體力上的原因?”

        “也不全是…… 女的可以更漂亮,耐心,有親和力,這些都沒錯。但這么多年,女主播看的人多,但男的賣得多。……畢竟大家覺得,男的更專業。”

        ……

        也許有些問題,沒有那么多確定的答案。

        圖:黑龍江同江,大米包裝

        在訪談過程中,我們遇到過很多兼具專業與情懷的女性村播。同江,賣大米的華姐姐微信簽名是:“生活不會辜負每一個勤奮努力的人”。為了帶貨,為了顧客問的每個問題都能圓滿回答,華姐花了很多時間學習當地農作物的各種知識,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接受訪談的時候,一袋同江大米放在眼前,她聊著聊著,會下意識地輕輕拍著米袋子,好像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我們同江的米,是純江水灌溉的,其實從水質,從環境,都是不輸無常大米的,它的營養成分……”

        她的直播間不僅像帶貨,也像一個小小的科普講堂。她落落大方,娓娓道來、井井有條;一個只上過初中的女子,從種植,收獲,打磨,包裝,各種營養成分、與同類質量比較……無一不清。

        答應接受我們訪談的時候,她很熱情:“我特別高興你們來,我覺得這(直播)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如果你們能幫我們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家鄉的東西就太好了。……賺錢還在其次,我覺得,(直播)最大的意義,這是我們一起在完成一個夢想。”

        兩年后,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她寫:綻放在鄉村振興路上的那些回憶。美好的期待反而成了痛苦的根源。

        我們并不知道知道發生了什么,與直播行業,與她視為珍寶的同江大米,或與她“要與鄉親們一起完成”的那個夢想,有什么樣的關系。我發了微信給她,問她是否安好,沒有收到回復。

        后記

        上野千鶴子曾說,大部分男性從出生起,就能坦然把自己作為一個主體,去凝視他人。但很多女性,由于成長過程中不被重視,或因為周圍環境的偏見,而難以長出自己的力量。

        在傳統型的社會中,特別是受教育程度低、沒有工作經歷的女子,她們在生活中相對被動,在家庭、人際關系中,常常被當成工具。與直播,從不被看見到被看見,給日復一日的生活找到另一個窗口。然而,線上世界并不是掙脫線下世界的空間,而是線下世界的社會系統和文化氛圍的映射。

        從2019年末到2023年,我們訪談過的一些主播,在最初的新鮮感與成就感過去后,沒有賺到更多的錢,在家人和傳統觀念的雙重影響下,進入自我規訓,回歸以家庭為中心安排日常生產生活的行動邏輯。

        如果不能實現“網紅夢”,直播的追光之路會不會化為烏有?

        黎姐說過,最初彭哥回鄉組織培訓,帶著她們創業嘗試直播的時候,她就想,只要能跟著大家一起干,多學點東西,就算不紅,賺不了錢,心里也是甜的。培訓班中,她們組織了各種微信、Q,分為剪輯群,帶貨群,解說群等等。有問題發到群里,就有人回答和幫助。“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大家每天都在學新東西,就覺得每天更有意義了。”

        直播的獲得感,成為激活(哪怕并不能實質性地改變)她們生活的可能性力量,讓她們團結可以團結的同伴、在培訓與合作中獲得夢想的共同體。也許她們沒有實現生活的逆襲或傳統意義上創業的成功,但我們可以期待一種更加廣義的、也更在地化的方式,來理解女性的成長——比如,承受與協調的能力,或者,自我成長的能力。

        這不意味著,她們必須怎樣優秀、強大、獨立,而是擁有嘗試的希望和熱情。可以不漂亮,但不妨礙坦然生活。不會因學歷、容貌或非議深陷自我懷疑。面對冒犯,能自我調節,也能理所應當表達自己的不滿。每一天不斷自我更新、自我愛護、自我提升,對新技術、新事物充滿求知的欲望。

        (注:文中信息系筆者與同事在2019-2022年間于河南、黑龍江、云南三地電商直播調研田野筆記整理而成;文中時間、地名均為實地田野調研真實情況;為保護訪談者隱私,均用原名諧音。)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少妇任你躁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成AV人片高潮喷水|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无码色欲|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熟妇丰满xxxxx| 亚洲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无码AV吞精久久|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97久久国产亚洲精品超碰热| 亚洲AV色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