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助力高質量發展|朱俊生:大灣區可積極探索“保險+科技+風險管理”,應探索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
2023-05-31 20:30:2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5月30日,2023廣東保險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佛山禪城舉行。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負責人朱俊生在論壇演講中表示,大灣區經濟發展需要長期保險資金的支持,要完善激勵相容機制,提升保險資金的長期投資能力。
朱俊生在論壇演講中表示,要發揮大灣區的科技優勢,探索“保險+科技+風險管理”,助力風險減量服務;可以積極探索大灣區“跨境養老”,提高香港長者養老保險可攜性,推動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的積極性。
(資料圖)
發揮科技優勢推動風險減量管理
保險機制是損失補償與風險控制的統一,其價值不僅體現為災后補償,還體現為事前防范,為民營企業提供風險管理和防災減損服務。
通過專業的風險管理和防災減損服務,保險可以降低民營企業的損失發生概率以及減少損失的嚴重程度。
廣東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量大面廣。不過,在朱俊生看來,“中小企業在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面臨不同的風險,需要加強風險管理能力。整體來看,中小企業的風險保障比較低。在需求端,風險意識不足,對保險的認知有待加強;在供給端,渠道成本與賠付成本較高。”他認為,可以以渠道為抓手,基于行業風險屬性、個體風險需求開發相關保險產品,構建與渠道特性相符的業務模式與風控流程,探索中小企業保險發展路徑。
目前,大灣區以“融合型”協作模式推動港澳融入大灣區科技創新體系,形成了縱穿廣州、東莞、深圳、香港的科技創新走廊。
朱俊生認為,可以發揮大灣區的科技優勢,探索“保險+科技+風險管理”,助力風險減量服務。比如,強化風險管理者功能,發揮專業化優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構建災前預防與災后賠償并重的風險管理新體系,以專業的風險管理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巨災保障方面,2016年下半年,巨災指數保險開始在廣東湛江、韶關、梅州、清遠、汕頭、河源、汕尾、陽江、茂名、云浮等10個地市正式開啟試點。截至目前,試點地市已達19個。
朱俊生表示,大灣區巨災保障仍然不足。在1990年—2017年之間,大灣區受臺風的影響經濟損失高達14億美元,其中由保險公司去付的損失僅占不到5%。而2022年全球巨災損失中,保險賠償占比達46.5%。
他建議,要完善重大自然災害救助體系,優化產品設計,減少基差風險。政府方面可以加大巨災基礎設施建設、搭建好巨災風險數據庫;保險業則可以完善巨災模型及定價精算模型。
提升險資長期投資能力
大灣區經濟發展需要長期保險資金的支持。
大灣區發展前景廣闊,優質項目較多,為險資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此外,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供給穩,可有力支持大灣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產業培育和創新創業。同時,保險資管機構高度重視風險管控,有助于降低其在推進跨境投融資創新、貿易投資便利化過程中的投資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保險資金投資廣東余額2.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32%,投資規模居全國前列,有力支持廣東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尤其是近三年來,“險資入粵”年均增速超20%。
朱俊生認為,保險資金期限長,具有提振投資的獨特優勢,可以為金融市場提供期限長、規模大、持續穩定資金來源,間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而通過股權、債權、私募基金等形式,險資也可以直接對接實體經濟,加大對基礎設施領域和重大民生工程的投資力度,更好支持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不過,朱俊生也表示,受制于體制、機制與投資能力等約束,保險資金存在“長錢短用”的問題,長期優勢沒有顯著發揮。“特別是大型保險資管機構以國有為主,對承擔風險的經濟激勵和責任不匹配,造成了保險機構通過期限溢價、非流動性溢價和信用下沉等方式追求更高投資收益的動力不足。”
朱俊生建議,要適當提高風險容忍度,拉長考核期限,優化績效考核體制,完善對承擔風險的經濟激勵和責任匹配機制,倡導長期投資理念,提升投資能力,提高投資回報。
探索推進大灣區“跨境養老”
在健康保險方面,廣東已經實現了大病保險全覆蓋,多地率先開展定制醫療保險項目。廣州“穗歲康”等惠民保項目參保比例位居全國領先地位,覆蓋人群范圍也在不斷擴大;2023年一季度累計為12萬名持有居住證滿一年的非廣州戶籍的新市民群體提供普惠保險保障。
在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居民利益的基礎上,廣東發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重疾表,這是我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區域性的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
截至2023年3月,大灣區重疾險累計承保13.49萬人次,保費收入11.22億元,提供風險保障503.95億元,大灣區跨境醫療險累計承保1.07萬人次,保費收入915.51萬元,提供風險保障1080.17億元。
與此同時,朱俊生也表示,我國商業健康險發展水平仍然不足。“以2021年數據來看,我國商業健康保險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為5.33%,但占個人衛生支出比重,則達到了19.23%。”
對此,朱俊生建議,要在大灣區健全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推動定制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為全國提供經驗,科學評估大灣區保險風險要素特征,推動優化全國首個區域性重疾表。此外,還可以發展跨境醫療保險,提升粵港澳三地居民醫療保險服務便利度。
在養老保險領域,大灣區人口老齡化速度正在加速,與此同時,大灣區內地城市也逐漸成為許多港澳老人養老的首選之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底,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共30.62萬人次,其中享受社保待遇3.55萬人。
港澳和大灣區內地城市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朱俊生建議,可以積極探索大灣區“跨境養老”,提高香港長者養老保險可攜性,推動香港長者在內地養老的積極性。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保險助力高質量發展|朱俊生:大灣區可積極探索“保險+科技+...
2023-05-31 -
多元治理“做加法”:中國寶安再獲粵民投增持 世界信息
2023-05-31 -
重磅!公安部:對欺詐發行毫不姑息,加大對實控人打擊力度
2023-05-31 -
豐展控股(01826):尹智偉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世界即時看
2023-05-31 -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一行蒞臨大禹節水泗陽高...
2023-05-31 -
世預賽中國男籃對伊朗(世預賽中國裁判) 天天百事通
2023-05-31 -
環球精選!日本股市消失的30年
2023-05-31 -
“清朗守護·為你而來” 上海市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系列主題活...
2023-05-31 -
木桶理論的啟示
2023-05-31 -
香港金管局:截至4月底人民幣存款8330億元 上升4.9%
2023-05-31 -
新亞制程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公司股價一字跌停
2023-05-31 -
環球速訊:商務部:跨境電商綜試區評估前十名中浙江占三席
2023-05-31 -
北京4宗地線上競買結束 順義新城兩宗宅地觸發上限
2023-05-31 -
快訊:萬邦投資(00158)將于7月4日派中期股息每股1.8港元
2023-05-31 -
每日動態!子輿拼音_子輿
2023-05-31 -
指南針:公司與英偉達沒有合作|全球快訊
2023-05-31 -
微速訊:本溪小市一莊:打造文旅產業融合新模式
2023-05-31 -
仁懷種植酒用高粱36.5萬畝
2023-05-31 -
21深度丨“價格戰”困境與破局:風電行業呼喚高質量發展
2023-05-31 -
【天天報資訊】泛海:公司股價已連續14個交易日低于1元/股 ...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