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經濟網歡迎您!
        當前位置:首頁>金融動態 > 正文內容

        擁抱“碳機遇”企業組團亮相首屆碳博會,走向碳中和千行百業有何妙招? 熱點在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 上海報道

        擁抱“碳機遇”,迎接新未來。中國的“雙碳”發展戰略已逐漸步入實質性進展階段,成為了行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資料圖】

        6月11日-14日,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技術、產品與成果博覽會”(以下簡稱“碳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為綠色低碳全產業鏈各類主體搭建了交流、合作、對接、展示的公共平臺,助力企業更好地實現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以“走向碳中和之路”為主題的碳博會展出面積近10萬平方米,邀請到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的近60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積極參展。

        在首屆碳博會上,各種“零碳”展品驅動綠色制造,“凈零”轉型解決方案層出不窮,為企業發展提供綠色機遇,碳博會平臺成為各類市場主體搶抓低碳經濟的新發力點。

        一支口紅的“碳索”之旅

        在美妝巨頭歐萊雅展臺前,記者被入口處醒目的“網紅”藝術裝置所吸引,歐萊雅此次參展的主題是:“一支口紅的‘碳索’之旅”。“網紅”管體由3200米紅色絲線組成,來自于藝術家王小慧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時創作的大型藝術裝置作品“10000個夢”使用的紅絲帶;其底座則是由6336支廢棄的巴黎歐萊雅口紅通過可以循環利用的亞克力方塊以模塊化結構拼接而成。歐萊雅還作為唯一的消費品企業入選《首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綠色低碳案例集》。

        (一支口紅的碳索之旅,攝影/吳斌)

        (一支口紅的碳索之旅,攝影/吳斌)

        歐萊雅北亞總裁及中國首席執行官費博瑞告訴記者,通過“一支口紅的碳索之旅”這一主題,希望傳達出我們所創造的美是可持續的未來之美。一方面,我們致力于率先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從2013年提出的“美麗,與眾共享”承諾到面向2030年的全新可持續發展承諾“歐萊雅,為明天”,我們努力推進自我轉型,這與中國的“雙碳”目標不謀而合。另一方面,我們還致力于攜手整個生態圈,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造福每一個人。

        綠色包裹也是助力碳中和的重要舉措。歐萊雅推廣在電商物流中使用更可持續的包裹解決方案。2018年,歐萊雅中國攜手阿里巴巴集團開始在物流中使用無膠帶、易撕拉的綠色包裹,將填充物和外包裝都替換為環保可循環材料,并在歐萊雅中國旗下品牌推廣應用。截至2022年底,歐萊雅中國已寄出1.49億個綠色包裹。

        在此基礎上,歐萊雅聯合阿里巴巴于2022年在杭州發起了“循環包裹”的嘗試,相較于傳統包裹的單次使用,循環包裹可以被重復使用40次,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在此次碳博會展臺上,歐萊雅也展出了以綠色包裹制成的手繪涂鴉作品,向消費者傳達“美好消費”的理念。

        碳博會搭建全產業鏈對接交流平臺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離不開化工企業的深度參與。化工巨頭巴斯夫正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轉型。2022 年,巴斯夫全球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840萬噸,盡管產品產量持續增長,但相比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仍整體降低8.9%。

        從更長時間范圍看,過去數十年間,巴斯夫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減少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從1990年到2018年,巴斯夫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近50%。同時,巴斯夫產品和解決方案致力于幫助各行各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推動整個化學產業鏈的低碳轉型。

        發展清潔能源、降低碳排放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作為國內首個以“碳中和”為主題的博覽會,本次碳博會不僅聚焦綠色低碳技術、產品和成果的推廣,更搭建了碳中和全產業鏈的對接交流平臺,堪稱“碳中和領域的風向標”。

        例如,中船動力(集團)有限公司攜手巴斯夫達成深度合作,加速開展船舶碳捕集系統的商業化海運應用。雙方在碳博會上簽署了諒解備忘錄,該合作旨在應對船舶在提升能源效率及減排的挑戰,滿足航運業日益增長的脫碳需求。雙方將對不同類型的船舶燃料和船舶動力進行測試,采用巴斯夫的氣體處理技術OASE?blue,加速開發船舶碳捕集系統。

        記者從巴斯夫了解到,OASE? blue是巴斯夫的氣體處理技術,具有低能耗、低溶劑損失和靈活的操作范圍,應對煙氣應用中污染物帶來的獨特挑戰,如化石發電廠、蒸汽重整器、垃圾焚燒爐和水泥工業。

        “國際氫能谷”展現前沿“碳實力”

        在7.1館展區,臨港集團“國際氫能谷”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圍繞“氫能產業鏈、服務鏈、場景鏈、創新鏈”主題,首次完整展現園區風貌。

        (國際氫能谷總體規劃沙盤,攝影/吳斌)

        “國際氫能谷”位于臨港新片區高端產業引領區,首期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是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的核心承載區,也是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布局綠色低碳賽道的重要載體。

        記者了解到,“國際氫能谷”大力開發區域內數萬輛重卡、渣土車、通勤客車等具有可持續轉化能力的氫能化應用場景。一方面,通過氫能場景的持續落地,加速臨港加氫站等氫能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另一方面,通過加速商業化場景的進一步轉化落地,實現“場景-基礎設施”的良性循環,完善臨港氫能產業發展的基礎環境,帶動臨港氫能產業發展。

        2022年底,臨港新片區內首座油氫合建站和首座純氫加氫站均已投入運營,氫能企業的產值規模已達20億元。本月,上海首批60輛氫能渣土車在臨港新片區正式投放運營,后續還有100輛投放計劃。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將推廣千輛燃料電池車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規模將突破百億元。

        目前臨港的氫能產業鏈已經相對完整。2022年6月,“國際氫能谷”正式入選上海市第三批特色產業園區。依托臨港新片區的開放優勢和制度優勢,現已聚集康明斯、陜汽德創、氫晨科技等30余家氫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了包括氫能整車、發動機系統、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高端裝備、場景應用、基礎設施、檢測認證為一體的全產業格局,是國內最具代表性的氫能產業發展的集聚地之一。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沙盤首次亮相

        作為全球電動汽車龍頭,特斯拉也在探討綠色低碳技術與應用的多種可能。

        在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布的2022年度綠色制造名單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獲評為國家級 “綠色工廠”。

        在碳博會現場,記者發現特斯拉首次將上海超級工廠這一重要“產品”以1:700的等比例精縮沙盤形式向公眾呈現,焊裝車間、總裝車間、涂裝車間……特斯拉超級工廠的整體布局及車間版圖一一呈現。上海超級工廠單位面積產量可以達到很多傳統車廠的3-5倍,其一期一階段建成僅用時9個半月,這也成為整車工廠建造史上的奇跡,創造了“上海速度”。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沙盤,攝影/吳斌)

        碳減排不僅體現在新能源產品的使用過程中,生產碳減排也同樣重要。通過精細化管理與技術驅動工藝創新,上海超級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物90%被回收利用,單車制造過程中減少30%溫室氣體排放,單車制造過程中用水量可減少15%。

        汽車生產制造環節之外,能源的生產與儲存也值得關注。2021年,華東首座特斯拉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落地上海。在太陽能與電能的轉化中,它可以通過能量存儲和優化配置,實現本地能源生產與使用的基本平衡。

        2023年4月,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式落滬,每臺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機組可以存儲超過3兆瓦時的能量,可滿足3600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記者了解到,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生產的Megapack將向全球市場供貨。

        吸引更多“碳力量”

        除了企業的“碳實力”,民眾的“碳意識”也至關重要,實現碳中和需要吸引更多“碳力量”加入。

        黃浦區是上海的經濟、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也是樓宇經濟的代表城區之一,作為本次碳中和博覽會唯一一家行政區級參展單位,攜手多家區內節能降碳服務企業積極參展,重點展示了區域低碳發展、示范引領、數字化應用等方面的實踐成果,并發布全市首個區級碳普惠平臺。

        (記者體驗碳普惠平臺)

        活動現場,碳普惠平臺的小程序“注冊有禮”活動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眼球,大家紛紛排起了隊伍,拿出手機,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功能。這次的活動獎品是“碳中和”中性筆,碳中和中性筆的制造材料來源于廢棄的餐盒、飲料杯等,經過收集后送入特定的加工工廠,制造成可循環使用的PP中性筆,體現了廢舊物品可再生可循環利用的意義。

        此外,黃浦區還建成全國首個“商業建筑需求側管理”國家級示范,推進百幢商業樓宇需求側響應資源能力建設,虛擬發電量超過50萬千瓦時。

        具體來看,黃浦緊跟國家層面加快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步伐,探索用戶側在電力現貨市場中的交易機制和模式。2019年虛擬電廠開展電力市場交易試點;2020年開始作為上海電力交易中心虛擬電廠交易的重要資源,注冊市場資源27.4兆瓦;2021年開展國家電網電力調度生產大區安全接入試點;2022年列入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的試點示范。

        據黃浦區發改委介紹,虛擬電廠是一個能精確控制用電需求、實現供需動態平衡的系統。通過先進的控制、計量、通信等技術聚合商業建筑內不同特性柔性負荷(分布式電源、儲能系統、可控負荷、充電樁網絡等),以特殊電廠的身份參與電力市場和電網運行。

        以一座大廈為例,在用電高峰期,虛擬發電廠只需對大廈中央空調預設溫度、設備運行時序、風機水泵轉速等參數進行柔性調節,就能夠為電網減負釋放出超過100千瓦電力。同時管控幾百座這樣的大廈就能釋放幾萬千瓦的電力,相當于新建了一個小型發電廠。

        關鍵詞:

        標簽閱讀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xxxx国产喷水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区 | 国产亚洲高清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tom影院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啊| 亚洲激情视频网站| 亚洲w码欧洲s码免费| 在线亚洲午夜片AV大片|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亚洲欧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xo在线观看|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深夜国产福利99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二区在线视频|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自慰 | 精品韩国亚洲av无码不卡区|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