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播報】“金牙銀眼”集采啟動,掀起“天價”種植牙的冰山一角
2023-01-19 08:41:03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蔡俊
消費醫療領域,素有“金牙銀眼”的說法。種牙、箍牙、配鏡,單做一次少則千元動輒過萬。但很快,消費者將迎來福音。
(資料圖片)
今年1月,口腔種植系統集采落幕。本次集采由四川醫保局牽頭各省際采購聯盟,中標結果將在3月下旬實施。國家衛健委統計,2020年種植牙的市場規模為240億元。
從結果看,沒有上市公司涉及。不過,本次集采有1.4萬家民營醫療機構參與。拆開種植費,種植體和醫療服務占比最高。此前,部分省市出文件要求機構降低醫療服務費。因此,消費者未來到機構做種牙,費用會大為降低。
而“金牙銀眼”的“眼”,也將刮起集采旋風。防控青少年近視的OK鏡,已被納入地方集采范圍。從價格結構和毛利率看,OK鏡有非常大的讓價空間。直接涉及到的上市公司較多,且終端機構也誕生了百億級的上市公司。未來如何,值得關注。
消費者種植費或大幅降低
根據本次口腔種植系統集采中標結果,55家參與企業有39家擬中選,中選企業分為外資和內資。進口品牌中,歐美的士卓曼、登士柏、諾保科等從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韓國的奧齒泰、登騰等從1500元降至700元左右。國產品牌中,安特醫療、人冠醫療、恒泰醫療、北京大清西格科技有限公司、馭楚(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等從1000元降至600元左右。
在消費者認知里,種植牙價格昂貴且利潤較高。2022年,醫療機構牙博士赴港謀求上市。招股書中,該公司披露其種植費成本為1.29萬元,毛利率60.9%。以此計算,消費者的單次種植費為2.07萬元。
集采掀開了種植牙高利潤的冰山一角。東方財富證券在研報中統計,口腔種植費用分為種植體、醫療服務、修復材料、種植基臺、牙冠,比例分別為44%、25%、13%、12%、6%。因此,種植費用的大頭為種植體,即本次集采的重點。
參照本輪集采價格,此前歐美系、韓系、國產的種植費分別超20000元、6000元、2200元。目前,國內種植體的市場被進口壟斷,歐美系、韓系、國產的市占率分別為35%、58%、7%。
實際上,消費者終端的支付場景在線下機構。集采后,降價也將傳導至醫療服務。本次集采有1.4萬家民營醫療機構參與,東方財富證券統計,國內口腔機構分口腔診所、醫院口腔科、專科醫院,比例分別為88%、11%、1%,大型的口腔診所有通策醫療(600763.SH)、牙博士、瑞爾集團(06639.HK)。
根據牙博士的招股書,2021年種植的醫療服務均價為6445元,占種植費的31%。2022年9月,國家醫保局發布通知明確,三級公立醫院的種植牙服務調控價為4500元。牙博士雖不屬公立機構,但民營機構降價服務費已大勢所趨。
比如素有“牙茅”之稱的通策醫療,2022年11月起運用新的種植定價系統,并“完全跟著醫保的指導方向定價”。該公司公告,旗下寧波口腔醫院已響應當地醫保局的新規,選擇了3個品牌,做了94顆種植業務。
這里面提到的醫保指導,主要指浙江寧波。2022年,寧波組織百家醫療機構集體簽約,二級以下醫療機構的服務費定為2000元。
由于種植體、醫療服務等合計占種植費的69%,因此兩類價格下調將推動消費者降低支出。集采結果看,種植體降價幅度為50%-60%;醫療服務方面,假設口腔機構為2000-4500元,按牙博士6445元均價計算,降幅為30%-70%。
以此判斷,未來種植牙的費用,降幅或超50%。種植體選擇歐美系、韓系、國產,種植費或分別約10000元、3000元、1100元。
種植牙消費者的福音即將到來,而各家公司的業績或承壓。
2021年,通策醫療、牙博士、瑞爾集團等種植牙收入分別為4.41億元、4.81億元、3億元。2022年上半年,通策醫療的同板塊收入2.2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8%。今年1月17日,通策醫療、瑞爾集團的市值分別為548.13億元、57.69億元,近一年都在震蕩下行區間。
對此,通策醫療在2022年的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中低價位各種植牙品牌在浙江省銷售達近40萬”,未來將拓寬該檔次的種植牙服務。假設集采后該公司的單次消費價格在2000元,要維持2021年板塊收入的話,每年公司需服務22萬人次,占浙江省的55%。
鯰魚效應啟動,市場也將目光投向牙科領域的另一大板塊,即正畸業務。
牙博士的招股書顯示,2021年該公司正畸業務的毛利率51.3%,每名客戶的成本為2.3萬元。以此計算,消費者的單次正畸費為3.48萬元,高過種植費。
之所以價格高企,與正畸所需的隱形牙套有關。“隱形牙套第一股”時代天使在招股書披露,2020年該公司、隱適美的市占率分別為41.1%、35.9%。同期,該公司隱形牙套毛利率65%,向私立診所平均售價8000元。若牙博士從時代天使采購產品,那么2.3萬元的正畸成本中,隱形牙套材料占比34.8%。
2021年,通策醫療、牙博士、瑞爾集團等正畸收入分別為5.3億元、2.44億元、3.4億元,各自占營業收入的21%、22.8%、22.6%。醫療服務費用的“水”有多深,或許在行業變化中逐漸揭曉。
OK鏡毛利率超過種植牙
“金牙銀眼”的“眼”,也將迎來集采。
2022年10月,河北省醫用藥品器械集中采購中心發布《關于開展20種集采醫用耗材產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通知中,OK鏡首次赫然在列。
角膜塑形鏡,俗稱OK鏡,主要用于青少年的近視防控。因為OK鏡非手術治療,且為后續矯正視力留有余地,所以該產品的增速較快。中信證券測算,2021年OK鏡市場規模為204.3億元。
國家藥監局官網顯示,國產OK鏡廠商5家,涉及上市公司有歐普康視(300595.SZ)、愛博醫療(688050.SH);進口廠商6家,其中昊海生科(688366.SH)代理經銷中國臺灣的品牌亨泰。2020年,份額最高是歐普康視、美國的歐幾里得、韓國的露晰得,市占率分別為25.07%、16.71%、13.93%。
根據愛博醫療的招股書,2019年該公司OK鏡的銷售均價為306.36元/片,毛利率76.64%。以此計算,每片OK鏡的成本為71.56元。2021年,愛博醫療、歐普康視的該類產品收入分別為1.07億元、6.7億元,銷量分別為21.5萬片、63.5萬片,毛利率分別為83.95%、89.66%。
以此計算,2021年愛博醫療、歐普康視的每片銷售均價各自為497元、1055元,成本各自為80元、109元。兩家企業成本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愛博醫療實施價格戰,歐普康視的品牌溢價較高。
就消費者而言,OK鏡的終端消費場景在醫院和驗配機構。國盛證券在研報中統計,OK鏡的市場終端價(一幅兩片)在5000-15000元,進口品牌價格偏高,出廠價一般為終端價的10%-20%。
由此來看,OK鏡價格的大部分占比,或來自經銷和終端服務機構。愛博醫療在招股書披露,經銷渠道占收入比重達96%。OK鏡出廠后,在經銷商間流轉到醫療機構,最終由消費者購買視光服務,涵蓋驗配前檢查、驗配、復診等。
2021年,眼科醫療機構領域的愛爾眼科(300015.SZ)、普瑞眼科(301239.SZ)等視光服務收入分別為33.78億元、2.76億元,毛利率為58.04%、17.51%,各自占營業收入的22.52%、16.21%。
而假如OK鏡在全國大范圍集采,產品降價勢在必行。一方面,集采針對OK鏡廠商,過往的高毛利有望下調。另一方面,終端機構直接采購出廠產品,沒有經銷環節。而機構是否會降低服務費,也值得繼續觀察。
2022年上半年,歐普康視、愛博醫療的同類產品收入分別為3.46億元、0.76億元,昊海生科同類產品和隱形眼鏡合計收入0.99億元,各自占營業收入的50.6%、27.8%、7.9%。其中,愛博醫療的收入同比漲幅達71.7%。
OK鏡的高毛利,也引來同行間的暗流涌動。
2022年2月,愛博醫療公告昊海生科的子公司亨泰視覺銷售的“邁兒康myOK”侵害其同類產品的三項專利,并提起訴訟,要求后者立即停止和許諾銷售相關產品,以及賠償2100萬元。之后,昊海生科表示,“目前尚未發現該產品有任何侵權事實存在。亨泰視覺已聘專利律師積極應對,堅決捍衛合法權益。”
今年1月,愛博醫療發布最新進展。2022年6月,亨泰視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對愛博醫療涉案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相關部門作出無效或部分有效的行政決定。最終,愛博醫療決定主動撤回本案的起訴。
同時,愛博醫療在公告里表示,“專利權的部分無效或全部無效不影響公司繼續使用該專利涉及的技術方案,不會影響公司繼續生產、銷售使用該專利的產品,亦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構成重大影響”。
今年1月17日,歐普康視、愛博醫療、昊海生科的市值分別為346.3億元、245.85億元、188.55億元,三家均離2021年的股價高位有所距離。OK鏡集采何時落地,消費者能受益幾何,一切有待觀察。(思維財經出品)■
關鍵詞: 冰山一角
標簽閱讀
-
【快播報】“金牙銀眼”集采啟動,掀起“天價”種植牙的冰山一角
2023-01-19 -
【首發】首批微生物活體藥企業:普元生物,定位自身免疫性疾...
2023-01-19 -
重點聚焦!南模生物(688265)1月18日主力資金凈買入374.03萬元
2023-01-19 -
快資訊丨2022國家醫保目錄調整:首次納入滲透泵控釋型降糖藥...
2023-01-19 -
世界訊息:邁威生物(688062)1月18日主力資金凈賣出1405.19萬元
2023-01-19 -
【天天熱聞】科大訊飛劉慶峰內部講話:在更堅實的基礎上充滿...
2023-01-19 -
環球今熱點:春節檔票房欲飛揚,電影業復興正當時
2023-01-19 -
全球熱點評!道森股份(603800)業績預告符合預期 預計2022年全...
2023-01-19 -
中毅達(600610)1月18日主力資金凈賣出194.16萬元
2023-01-19 -
【環球播資訊】光大證券:降本趨勢下滑動軸承優勢盡顯 “以...
2023-01-19 -
當前速讀:中信建投:軍工央企資產整合加速推進 板塊估值有...
2023-01-19 -
張家港行(002839)盈利維持近三成高增 客群基礎持續壯大
2023-01-19 -
1月18日這30只個股被猛烈掃貨(附買入賣出詳細名單)
2023-01-19 -
當前播報:天味食品(603317)收入符合預期 持續深化渠道管理
2023-01-19 -
全球即時:東方證券給予穩健醫療增持評級,目標價位108.96元
2023-01-19 -
熱訊:傳播文化業行業電影行業更新報告春節檔預售開啟 博納...
2023-01-19 -
全球新消息丨褐皮書:通脹繼續以“適度至溫和速度”增長 ...
2023-01-19 -
視點!交通運輸物流雙周報356油運回調或已到位 上機有望重獲免...
2023-01-19 -
熱頭條丨1月18日82只個股獲券商關注,貝泰妮目標漲幅達44.1%
2023-01-19 -
世界快消息!輕工制造行業雙周報政策催化地產后周期行情擴散
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