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讓位",資管江湖頭把交椅易主!機構稱7月加速回暖
2023-08-05 11:56:04 |來源:券商中國
銀行理財2023年半年報出爐了。請允許我們搬運分析師最喜歡說的 “正如我們所預料”這句話,銀行理財的存續余額,真的,被公募基金反超了。
但銀行理財自身是對此有預判的,今年其實也是擺脫規模崇拜的。幾家大型理財公司,今年都在內部從機制、制度、基礎設施等方面不斷強化內控合規管理,更加強調發展質量。
在凈值修復、穩健發展的導向下,剛剛過去的上半年,銀行理財行業有五大看點。
(相關資料圖)
資管行業頭把交椅易主
截至今年6 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 25.34 萬億元,比上年末(2022年底)下降了約2.31萬億元。而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截至6月末我國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7.69萬億元。
也就是說,在今年6月末這個時點,資管行業規模頭把交椅易主—— 由銀行理財暫時變成公募基金,銀行理財規模退居資管行業第二。
經歷去年股、債兩輪殺跌帶來的凈值回撤潮后,2023年銀行理財公司紛紛擺脫規模崇拜,僅據記者了解就有三家理財公司制定的2023全年規劃里,規模指標遠比此前幾年保守甚至是直接定為負增長的。
在宏觀思路的轉變下,理財公司的運營機制隨之也有新的變化。據記者了解,幾家主要的理財公司特別注重合規工作,合規培訓開了一場又一場;同時積極主動開展理財產品的測試,密切監測組合的流動性風險。
信心回暖,投資者數量首破1億大關
雖然經歷了債市負反饋帶來的破凈潮,但是銀行理財投資者的數量仍在穩步增長。截至今年6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突破億級,是一個歷史性突破。
而這說明了投資者信心回暖,入場的人越來越多。因為就在債市負反饋的去年下半年,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增長了525.6萬(從2022年6月末的9145.40萬個增至2022 年底的9671 萬個)。而進入凈值修復的今年后,投資者數量上半年又繼續增長了超700萬,使得整體數量達到1.04億。
銀行理財今年上半年也沒有辜負投資者新人。今年上半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 1.52 萬只,募集資金 27.75 萬億元,為投資者創造收益 3310 億元。
頭部座次洗牌,股份行理財穩坐前三
今年上半年,在行業規??s水陣痛中,銀行理財頭部座次迎來洗牌格局。
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獨家掌握的12家理財公司規模(僅以子公司管理口徑計)數據及變化,今年3月末,行業前三首度由股份行理財公司占據,盡管4月末個別大行理財公司短暫回到前三,但勢頭并未維持下去。
到了6月末,招銀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守住了行業前三的“寶座”,而四大國有行理財公司已落于第二梯隊,較2022年同期已是另一番光景。截至今年6月末,四大行理財公司之間的規模差距均在千億以內,平均規模為1.5萬億左右。而招銀理財和興銀理財是目前市場上僅有的2家規模破2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公司。
從快速下降到緩慢回升,主要理財公司的總規模已經回暖。根據券商中國記者獨家獲取匯總的數據顯示,包括六大國有行理財公司,以及招銀、興銀、信銀、平安和光大共11家理財公司在今年上半年末較年初規??s水約1.2萬億元,6月末共計15.87萬億元。進入二季度,此前下降之勢已見底,6月末上述11家理財公司規模較一季度末增長超5000億元。
階段性“降費潮”以讓利投資者
今年上半年,在全行業所面臨的規??s水陣痛之際,理財公司也正在思考如何留住投資者。
在這過程中,很多理財公司都在反思如何提升客戶價值感、挽回客戶信任度。例如,今年以來,多家理財公司密集調降管理費等費率,還有理財公司推出“凈值低于1不收管理費”產品,均是最大化留存客戶的舉措。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中國理財網所披露的相關公告,銀行理財產品階段性“降費潮”的勢頭仍在加大。
進入二季度后,先是招銀理財宣稱旗下產品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緊接著寧銀理財也表示旗下部分產品0費率,與此同時,不少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官宣費率打折。
近日,中銀理財總裁宋福寧在“2023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峰會暨2023中國銀行業年會”圓桌論壇中談及,降費讓利是提升投資者體驗、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方式之一?!耙恢币詠?,理財公司深入踐行金融惠民,產品投資運作收取的費率較低,在市場出現調整時,實行費率的優惠或免除,進一步強化理財公司和客戶利益協同。”
興銀理財汪圣明則在上述場合中坦言,去年理財公司部分產品在某些時段“破凈”,客戶反應很大,反映出代銷渠道和理財公司在售前、售中、售后的環節,適銷性管理有所欠缺。在適配性層面,他指出,如果客戶需求明確且產品具備適銷性,那么理財公司就要考慮投資策略、資產配置策略和產品的定位是否一致,確保產品運作內涵與畫像一致,表里如一。
業內預計理財規模7月將迎回流
進入第三季度的理財旺季,在存款利率下調及債市收益回暖等多重積極因素催化下,銀行理財市場有望重回增長軌道。多家券商預計,銀行理財規模或已在7月迎來回流。
中金公司王子瑜、呂松濤等分析師在7月發布的研報中預計,進入7月,理財規模擴容積極,當月上旬理財規模已增長1.07萬億元,迎來“開門紅”,截至7月10日,全市場規模已修復至26.65萬億元,較3月末低點累計增長1.61萬億元。
民生證券固收譚逸鳴團隊也在日前預計,理財將迎來增量資金。一方面從理財規模觀察,7月理財存續規?;蚩焖倩嘏F渲?,現金管理型產品是7月存續規模增量的主要貢獻。另一方面,從季節性因素來看,7月理財存續規模多為上行,隨著回表需求減弱,理財規模多表現為回升態勢,或迎來環比增長高點。
國信證券金融研究團隊在研報中指出,4月份開始,理財持續迎來增量資金,尤其是二季度以國債收益率為中樞的無風險收益率下行明顯,短久期、以公允價值計價的純債類產品有顯著資本利得收益,產品賺錢效應有利資金募集。經歷近一年多存款持續高增后,隨著債市向好,居民財富部分向以固收為主的銀行理財遷徙。
責編:楊喻程
校對:趙燕
關鍵詞:
標簽閱讀
-
銀行理財"讓位",資管江湖頭把交椅易主!機構稱7月加速回暖
2023-08-05 -
鮮成評《止痛毒丸》|美國合法“毒品”的生存方式
2023-08-05 -
Good Lock 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全球供應
2023-08-05 -
清朝總督打敗仗,以為可以見到英國女王,誰知被送到印度當猴子
2023-08-05 -
如何保持經濟穩定向好?這套“組合拳”看明白
2023-08-05 -
全球金融觀察|多重利空引發美債大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刷新...
2023-08-05 -
最活躍母基金又來了
2023-08-05 -
兩部門緊急下達補助資金支持北京、河北公路應急搶通工作
2023-08-05 -
年輕,走過就好
2023-08-05 -
各地多措并舉 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
2023-08-05 -
湯臣倍健2023年中報快評
2023-08-05 -
蔚來大反攻:月銷6000到2萬,過去60天發生了什么?
2023-08-05 -
華為重磅發布!鴻蒙4來了!余承東:華為手機走在回歸道路上…
2023-08-05 -
視頻丨東莞推動“律師+調解”聯動新模式,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效
2023-08-05 -
松遼委升級發布遼河洪水黃色預警
2023-08-05 -
HarmonyOS 4全景天氣壁紙驚艷!
2023-08-05 -
商場如何玩轉清涼消費
2023-08-05 -
九鼎投資:8月4日融資買入519.51萬元,融資融券余額1.54億元
2023-08-05 -
鬧崩了?Baker Hughes(BKR.US)再度大幅減持C3.ai(AI.US) 持股比例降至4.15%
2023-08-05 -
布雷夏尼尼:8歲起米蘭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目標在弗洛西諾內當主力
2023-08-05